Quantcast
Channel: 山姆伯伯工作坊 »引體向上(pull-ups)
Viewing all 2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讓你進擊的握力訓練(下)

$
0
0

讓你進擊的握力訓練(上)」介紹完之後,接下來就是Nick教練介紹動作的部份,包括了粗槓(Fat Bar)、繩子的垂直及水平拉、Fat Wrist Roller、毛巾、壺鈴的應用動作。你可以對照「10個增加握力的訓練方式(綜合格鬥MMA、角力、BJJ、柔道)」一起參考。

粗槓(Fat Bar)

若你是一位健美選手或是運動熱愛者想要有粗的手臂,嘗試使用粗槓在進行二頭肌彎舉。當你進行幾組之後,你的前臂就會爆炸了!請記住,前臂跟肱二頭是有聯結的,前臂愈辛苦的訓練,肱二頭肌也會愈辛苦。如果你有粗槓,我建議你在做粗槓二頭肌彎舉時,交替「上手」及「下手」的握法。我通常使用1~3組,進行8~20次。如果你沒有粗槓,只要把一塊厚布圍燒著一般的槓,你就會做出一支窮人的粗槓了。

繩子

使用舊的船繩是非常廉價又有效的方式來建構出病態的握力及巨大前臂。繩子愈粗就愈難握。

繩子的引體向上(垂直拉)

這對於受傷的人來說,這動作非常的好,因為它對於肩膀非常的友善。這也跟Grappling及擊技運動中所使用的拉動作很類似,因此繩子的引體向上對於戰士也非常有用。我喜歡使用這個動作做最大的次數。跳上繩子並抓住之後,盡你所能去完成次數,然後休息之後,進行2~4組。

斜躺拉繩(水平拉)

使用TRX來進行這個動作非常普遍,但對於這個動作來說,使用繩子是更為廉價而且更為有效的選擇。你握的繩子愈低,身體就愈接近於地面,動作的困難度就愈高。你可以使用加重背心來增加額外的負重。我喜歡讓我的戰士進行10~30秒的等長握住,因為這模擬比賽中抓著對手的時候。而這個動作有額外的紅利,它自動的就將你的手腕處在尺側彎曲(Ulnar Deviation)的位置。

Fat Grips

它讓所有的滑輪訓練都嚴重的考驗你的握力。每次我做引體向上(Chin-Ups)或各種的滑輪划船時,我都會使用這個。握的直徑加大真得考驗著你的握力及前臂。你可以發揮想像力,在不同的手腕角度下進行訓練,在多方向發展力量,避免出現神經抑制。像是粗槓彎舉,我在各個訓練中,交替「一般握法」及「下手握法」來進行。我通常進行2~3組,12~20次。

Fat Wrist Roller

這是用來建構二頭肌及前臂一個很好的動作,並且發展擠壓(Crush)的力量。我個人偏好由我好朋友兼同事JC Santana所發展出來的Fat Grip Roller。不僅握把處更粗,對於你的握力更好,同時當你在進行捲動的時候,你的手腕會在多重的姿勢下進行動作。因此,你能在每個可能的位置下發展肌力,而不是中立的位置。同時地,我喜歡在各個訓練中使用交替的握法。我傾向進行1~3組,每組進行1分鐘。我通常會在訓練的尾聲進行這個訓練。

The Grip Sled

這是Fat Grip Roller結合Sled(雪橇),你也可以結合滑輪進行向心及離心的手臂負荷訓練。本產品的多功能性讓它成為我的最愛之一。

Towel Grip Training

如果你不想買任何的裝備,不要擔心。毛巾可以讓你擁有病態的握力及怪獸級的前臂。許多人熟悉毛巾引體向上,但我還不曾看過有人做過。你可以以次數、時間或等長收縮來進行。一個大家比較不熟悉的方式,將毛巾結合滑輪,把轉統的水平拉動作結合握力的訓練。

Finger Gripper Biceps Curls

這是握力及股二頭彎曲很好的結合,是我從老朋友Marc Spataro身上學來的。他訓練摩托車越野賽車手,所以他很了解握力訓練的重要性。使用2~4組,每組10~15次。

握力的肌力與體能

對於握耐力及整體一般身體準備期(General Physical Preparedness, GPP)的真正考驗,著進行100磅槓片的農夫走路(Farmer Walks),行走150磅。

MMA/泰拳的Clinch握力訓練

我開發一個非常有效的練習「Kettle Bell Clinch Pull Up」。先將壺鈴掛在單槓上。然後手臂去包住壺鈴,模仿Clinch的姿勢。將你自己往上拉,讓胸口接觸壺鈴。重覆這個動作,就像是你在進行引體向上。我讓我的戰士進行5次錠後,然後做一個等長的5秒。重覆2~4次,這算一組。進行2~3組。


引體向上訓練的提示匯整

$
0
0

加拿大知名教練Charles Poliquin分享了一篇關於引體向上文章:我們經常提到深蹲是動作之王,而考慮到上半身時,我們則會關注到「引體向上(Chin-Ups)。」在健美的黃金年代,連續進行20下嚴格的徒手引體向上過去曾被當作一個力量的基礎。如今,很多人擁用18吋粗的手臂但勉強能做到8下。而「Kipping Pull-Ups」因 Crossfit 社群的推廣而大受歡迎,但這也是骨科手術醫師最樂見的動作。

大家認為引體向上[正握與反握]對於鍛練背闊肌及二頭肌的鍛練非常好,但事實上,引體向上是真正具有功能性、全身性的動作,訓練到你的腹部、三頭肌的長頭,甚至是胸肌。在[ Strength Training Anatomy] 的書中有圖示說明。

引體向上(這裡指 Chin-Ups)是非常好的動作,即使對於怪獸級的,這也是相當具挑戰性的動作。所以我來介紹這上半身動作的王者關於訓練的資訊。大家可以看影片,能吸收多少算多少囉。

» Chin-Ups Basics and Progression
» How To Instantly Boost Chin-Up Performance
» Eccentric method
» Pause method

當你在引體向上已經達到很好的表現之後,你可以嘗試新的挑戰。使用體操環(Rings)來徵招新的肌肉纖維並持續的進步,當進行數週之後,重新再回到單槓上時,你會對你的表現感到驚訝。而引體向上的變化式對於肩旋轉肌群的強化也是相當好的,並將這個表現移轉到運動的表現上。

Chin-Ups on Rings
Lean away Pull-ups

你應該也會注意到,不管是正握或反握的引體向上對於握力及前臂的訓練也是相當好。而我也會根據運動員的比賽項目來給予更專項(握法)的引體向上訓練。以下有幾個方式:

Dog Bone Chin-ups
Med Ball Chin-Ups

可以自行嘗試看看。

針對巴西柔術BJJ及綜合格鬥MMA進行有效率的訓練

$
0
0

Steve Maxwell在"文章“分享: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對於綜合格鬥MMA或是巴西柔術BJJ,我該做什麼樣的訓練呢?」同樣的問題,當然也適用於任何運動。有時候,你會在雜誌上看到肌力教練概述各種運動的訓練內容,但我認為這種千篇一律的方式有問題「這些方法最終被適用於所有人,但是,對我呢?」

安排訓練計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在安排組數及組數前,你必須了解你的運動員狀況,在許多情況下,錯誤的運動處方弊大於利。綜合格鬥及Grappling是特別劇烈的活動,而人們往往容易陷入到可怕的過度訓練。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專項體能的需要都是一樣的。比方說,你想要成為一個很好的Grappling選手,你就必須接觸Grapple;如果你想要成為好的拳擊手,你必須接觸拳擊。

一位聰明的肌力教練要分析他的運動員,找到他們盔甲的縫隙。例如,如果我擁有一位肌耐力佳、柔軟度優於平均水平、缺乏力量的的BJJ選手,讓選手進行瑜珈為基礎的體能訓練或耐力訓練就不合理了。盡可能提高他的絕對肌力才是合理的事情。同樣的道理,如果一位戰士擁有極佳的力量但沒有體力、僵緊的結締組織,我會讓他進行建構耐力的計劃並且增加他的活動度。但雜誌的介紹可能無法適合你的特定缺點。我想要針對運動員的弱點,而不是強項。

舉另一個例子,在我從事BJJ及降服式角力(Submission Wrestling)時,我注意到我的肩膀及手肘問題困擾著我,我決定安排一個強化肩膀及活動度的訓練內容,不會造成恢復上過度的負擔,但同時可以維持訓練。以下是我針對具體的弱點來進行訓練的內容:

1) Screw Press aka Bent Press
2) Clubbell 3-Movement Kinetic Chain
3) One-Arm Long-Cycle Clean and Press

這些訓練並不特別劇烈,因此他們不會影響你繁重Grappling訓練後的恢復,也做為訓練後的動態恢復。而另一個訓練是高負荷.低次數.肌力為主的訓練,包含二個動作*超級組):

1) 超過慢速的反向Turkish Get-Up,持24公斤壺鈴做2分鐘。
2) 加重引體向上,喉嚨過槓,停留在最上端10秒。

我交替進行這二個動作,總共進行三組。

當我完成之後,我感到神清氣爽。我的肩膀感覺可以在各種可能的角度下工作,而我只能描述一個血液的"癒合循環"通過我的關節。我並不需要任何更多耐力的訓練,所以進行壺鈴擺盪、抓舉等都是多餘的。

掌握引體向上之活動度

$
0
0

在 CrossFit Thames 網站上分享到一篇「掌握引體向上 – 活動度」的文章,如何改善的部份,請自行參閱影片或是咨詢專業人員。

《胸椎(Thoracic Spine, T-Spine)》

胸椎是專為旋轉、屈曲及伸展而建構的。它具有高度的活動性,而或者說它應該有活動性許多人因為每日在辦公桌前數小時不良姿勢變腰駝背,因此摧毀了自己的肩膀。胸椎是專為「穩定」而建構的,用於設計支撐在它之上的重量,並將下肢所產生的力量傳遞到上肢。

不佳的胸椎活動度會涉及到肩膀、手肘、頸部、下背及髖關節的疼痛中。我們所看到的情況是人們的腰椎擁有太多的動作,而這過度伸展的情況出現在伏地挺身、引體向上、過頭上推等。腰椎出現狀況,這通常是因為胸椎僵緊不動所造成的結果。在進行推、深蹲、引體向上時,有多少人下背感到疼痛呢?也許你應該處理一下你的胸椎。

對於引體向上來說,若胸椎沒辦法有效的伸展,當你手臂過頭上抬時,你的肩胛骨沒辦法圍繞在助骨上移動。不佳的肩胛控制,導致你無法有效的徵招肩胛穩定肌群,產生肌肉及其它組織的夾擊。胸椎的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

Kelly Starret:「關於 MWod模型核心思想之一是,對於主要的引擎肩膀及髖關節來說,軀幹是一個底盤。如果你的胸椎或骨盆處在不佳的位置時,你將沒辦法達到髖關節或肩膀的最佳功能,當你雙手過頭舉時,限制因素可能不是你的肩膀,而是你的胸椎無法伸展及移動,因此阻止了肩胛在助骨上自由移動。」

《肩膀屈曲及外旋》

要建構一個可以穩定的過頭肩膀關節,屈曲再加上外旋。這看起來就像是以下這位舉重員的姿勢,腋窩朝前,肘摺痕朝著天花板。為什麼這很重要呢?若我們失去活動範圍(或是不佳的胸椎活動度),當在進行雙手過頭舉的時候,我們要嘛會過度伸展(肚子挺了出來,將壓力加注在下背),或者造成手肘彎曲及肩膀往內滾(Roll In)。每當你進行過頭蹲舉就會發生這個情況。

在進行引體向上時,最底部的位置,我們需要全活動範圍,如果我們沒有擁有足夠的活動範圍,我們往往會看到手肘彎及肩膀內旋。這將巨大的負荷壓在不對的地方,如果你想要肩膀骨撕裂或是肱二頭肌腱破裂,這是最完美的方式。

Kelly Starret 有分享很多影片,

■ Pull Up Shoulder Clonk, and Better Hip Folding
■ Flexioin + External Rotation Analogs
■ Soft Tissue Of The Shoulder
■ Mind Your Shoulder Internal Rotation business

有問題或受傷者,建議找專業人員來評估及處理。

啟動好闊背肌,拉的更好更重

$
0
0

有網友說,在做引體向上或是硬舉時,並不清楚闊背肌收縮的感覺,而在BodyBuilding網站上有一篇文章來介紹闊背肌的啟動(Activation),並且提供,強壯的闊背肌表示能拉起更大負荷的重量,一塊來看看。

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是人體最大肌群之一,而且是人體至關重要的肌肉結構,強壯的闊背肌表示能拉起更大負荷的重量,特別是指硬舉這個動作,而它闊的工作是屬於含有臀肌及胸腰筋膜的系統之一部份。當我們舉重大重量時,力量以「對角線模式(Diagonal Pattern),稱圍裙效應(Serape Effect)」,從下肢傳遞到上肢,闊背肌是力量轉移不可缺少的部份。

■ 補充 <臥推的真相(下)>:「圍裙效應(Serape Effect):力量的產生關係是肩膀、通過軀幹至對側的髖關節,而負責像是跑步、投擲、揮擊的動作。」

看看臀肌纖維的方向,它跟身體對側的闊背肌纖維方向匹配。力從二側臀肌、通過胸腰筋膜、到達對側的闊背肌,形成了一個偽"X形"的腰帶橫跨著背部。對於脊柱來說,這提供了巨大的穩定度及剛性,創造了更多的張力,進而導致可以提起更高的重量。

而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硬舉動作,我會先教導去感覺闊背肌收縮的感覺,而這裡有二個方式:

<1> STRAIGHT-ARM PULL-DOWN LAT ACTIVATION (直臂滑輪闊背啟動)

<2> BAND LAT ACTIVATION (彈力帶闊背啟動)

一旦學員了解這個觀念並且建構一個我們所尋找的「運動知覺(Kinesthetic Awareness)」,是時候把它加入於實際動作中。

影片網址:http://youtu.be/89sxZ-QrZn0

闊背肌下拉重返訓練領域了?

$
0
0

Mike Boyle在T-NATION分享一篇文章:我從未想過會寫一篇文章來擁護闊背肌下拉(Lat Pulldowns)。在我以前所寫的作品中,我總是一直在提倡引體向上(Chin-upsPull-ups)其程度遠遠優於滑輪下拉。但事情發生變化,事情有了新的發展。新的研究有參考價值,我們對於正在做的事情感到疑問,嘗試新的事情,改變我們的思維。 今天,如果你問我上肢拉的動作要做什麼,我會說使用TRX 或吊環進行自身重量的"拉"動作(如下),其次進行一種滑輪下拉的變化式(文章後會介紹)。

影片網址:http://youtu.be/Gxdeh4Lr2kM

思考《TRX或吊環的划船(Row)作為高負荷的水平拉動作,而滑輪下拉為較輕負荷的垂直拉》。在此處,我稱他們為下拉(Pulldowns)是因為他們訓練多很多肌肉,不只是闊背肌。下拉訓練到闊背肌、下及中斜方肌、菱形肌、鋸肌及其它肌肉。順帶一提,請不要稱他們為「橫向下拉(Lateral Pulldowns)」,當我看到這一點,我笑了。Lat 是「闊背肌(latissimus)」的縮寫,不是橫向的縮寫(Lateral)。

我們發現到,大部份的民眾無法進行垂直拉的動作,如引體向上(Chin-ups或Pull-ups)。由於我們的客戶從主要為運動員的客群,轉變成運動員及"正常"成年人的組合,我們的思維必須做出改變。現實是,我們主要的客戶要從事引體向上的動作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老的客戶及哪些肩膀有問題的客戶在操作自身重量的垂直拉(如引體向上)有困難。 動作如TRX Row或是Ring Row比起引體向上來的更具有可適用性/可擴展性(Scalable)。

影片網址:http://youtu.be/OPGzHIAnrC0

當然,在操作引體向上時,我們可以使用彈力帶、等長收縮及離心收縮,但我們可以把這些事做的更好嗎?在我們的訓練中心,我們看到人們在進行垂直拉的動作中,過度使用上斜方肌及肱二頭肌。而我在TRX Row或吊環的Row並沒有看到這麼嚴重的情況。 在TRX或是吊環Row,我看到一個完全可擴展的訓練動作,我可以"Progress"或是"Regress"我的需求。現在,我們使用自身重量的划箿做為主動的運動,輔助搭配滑輪下拉的版本。這樣一來,我們得到了兩全其美。

什麼是功能性?

為什麼我們以前會將雙手固定在握把上進行下拉的動作呢?因為每個人都做了,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多年來,闊背肌槓(Lat Bar)或是V-handle 決定了我們的肩膀如何進行下拉的動作。 最後,像是FreeMotion及Keiser的公司開發了一個設備,他們稱為功能性訓練器(Functional Trainers),擁有獨立的二個手臂及握把。有了這個,一個對肩膀友善的全新動作群誕生了。

我們可以雙手同時操作,但是是獨立分開的。功能性訓練器變成了一個啞鈴,作為肩膀操作拉動作時的負重。現在,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我們的動作,而不是由握握來決定我們怎麼做。 你知道有多少人的肩膀有問題嗎?導致肩膀問題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在「Acromial Arch」底下,旋轉袖肌腱不斷的摩擦。摩擦導致肩旋轉袖的磨損,很像是一條繩子來回在石頭上拉來拉去。如果你使用一個固定的槓在進行拉的動作,每次位置肩峰低下的肌腱就會被摩擦。

而現在,大多數的人握住功能性訓練器的握把,嘗試模仿直槓時的訓練動作,不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愚蠢)。咱們來看看以下的動作:

影片網址:http://youtu.be/vHW_l01jhus

這是一個X-Pulldown而且它是一個對肩膀友善的終極動作。我們的指示非常明確:拇指向下開始(肩膀處在內旋)、拇指向上結束(肩膀處在外旋)。從一個拇指向下的位置至拇指向上的位置,我已增加外旋的元素在下拉動作中,同時增加一點肩旋轉袖的扭轉,讓這個動作成為一個對關節十分友善的螺旋動作。在我的書中,這個動作從無名小兵成為英雄了。

從我的朋友Michol Dalcourt教練中,有一個大的教學指示。在進行動作時,把你的胸口推向機器。你只後縮肩胛骨,你不需要老派的指示"夾緊肩膀骨"。Michol 在幾年前的研討會提出這很棒的提點,你無法同時把胸口往前推又聳肩。把胸口往前推是"Retraction",而聳肩是"Elevation"。如果你想要鄉下拉的頂部時消除聳肩,提示"Chest to Bar",而不是"Bar to Chest"。Michol 提出另一點,沒有肌肉是把胸口往前推的,只有把肩膀向後移的肌群。而這樣的指示所造成的結果截然不同。

要增加肩膀穩定性的元素,嘗試交替X-Pulldowns,可以在垂直拉的動作中結合肩胛穩定度的動作。而提供一個小的變化,可以嘗試VPull Alt Wide

跟引體向上所拜拜了嗎?

是否意味著我們不再使用引體向上了嗎?幾乎沒有,真正的意思是說,我們給客戶正確適合的動作。如果你的年輕運動員可以做引體向上,你可以打賭,他們一定會做引體向上。如果我的老年客戶擁有頸部及頸椎的問題,或年輕的客戶有肌力問題,你會看到我們進行自身重量的划船或是滑輪下拉的組合。 是時間停止對下拉產生憎恨,試試看這些動作,你的肩膀及你的客戶會感謝你的。

仰臥拉舉完全替代引體向上嗎?

$
0
0

在家裡沒有高拉滑輪機、Keiser、引體向上的單槓等器材,您無法進行所謂的「上肢垂直拉」的動作,如引體向上、滑輪下拉等,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最常聽到的替代動作是「仰臥拉舉(Pullover)」,但它不是完全可以替代引體向上或滑輪下拉的動作,因為使用的肌肉群是不同的。

若您有做過的話,仰臥拉舉可以訓練到闊背肌,同時是會用到胸肌及肱三頭;但引體向上或滑輪下拉的動作,一樣是會練到闊背肌,但使用到的主要是斜方肌及肱二頭肌。而因為您是背躺在地上或凳子上,所以肩胛骨的動作會有點受到抑制(阻礙)。

影片網址:http://youtu.be/q0649cV-yxM

至於做仰臥拉舉時,下背要不要完全【貼平】與地面呢?首先,不管我們做什麼動作,其實都希望脊椎維持在自然曲線,所以會希望動作的全程脊椎曲線都維持穩定不顯著變化。而山姆所學到「指導(Coaching)」方式是讓操作者腹部用力的往地上方向收進去(Bracing)、下背完全貼在地上,避免上肢做動作時,凹腰,保護腰椎。再提供其它的資訊:

① 國外有一套系統PRI(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很強調用力收腹以保護腰椎,結果也製造出一個比自然位置還要直的脊椎。

② 現代人大多有骨盆前傾的現象,指導操作者下背貼地(骨盆會後傾),這可能有助操作者找到自己脊椎自然中立的位置。

以上提供參考。

使用彈力帶來增減動作強度

$
0
0

長版環狀彈力帶可以協助肌力訓練的動作,不管是增加負荷(Band-Resisted)或是減少負荷(Band-Assisted),而在Tony Gentilcore的網站上有分享許多的動作,山姆整理如下。

✔ 高腳杯式深蹲 
◎ Band-assisted Squat
◎ Band-resisted Squat

✔ 壺鈴硬舉 
◎ Band-assisted Deadlift
◎ Band-resisted Deadlift
◎ Band-resisted Swing (壺鈴擺盪)

✔ 槓鈴臥推
◎ Band-assisted Bench Press
◎ Band-resisted Bench Press

✔ 肩推
◎ Band-resisted Overhead Press

✔ 引體向上
◎ Band-assisted Pull-up
◎ Band-resisted Pull-up

✔ 反式划船
◎ Band-assisted Inverted Row
◎ Band-resisted Inverted Row

✔ 伏地挺身
◎ Band assisted Push-ups
◎ Band-resisted Push-ups

文章來源:Innovative Ways to Include Bands In Your Training
加入臉書:山姆伯伯工作坊


完成一下標準引體向上的計劃

$
0
0

要完成一下標準的引體向上,對於女性來說特別的困難。因為引體向上不是技術取向的動作,它主要依賴《力量》。在許多CrossFit的健身房允許運動員使用彈力帶輔助來進行引體向上,對於要完成WOD內容來說,這是可以的,但對於要發展引體向上肌力來說並無多大幫助。我們都知道,有人過去二年一直使用相同厚度的彈力帶,並沒有因為彈力帶的輔助讓引體向上有所進步。

使用彈力帶輔助做引體向上有幾個問題:

Ⓞ 在進行引體向上時,下半段是最困難的部份。而使用彈力帶時,幾乎能讓你在下半段處於無負重的狀況,因此您從來沒有強化過《下半段》。

Ⓞ 彈力帶是有彈性的,因此讓您在整個過程中是有加速的。所以每一下時,下半段的阻力很小,而上半段時,帶著彈力帶的動量讓身體往上。最終的結果,肌肉所產生出的力量非常低,所以真正”強化肌肉”的效果很少。

Ⓞ 彈力帶往往會導致怪異的彈力帶版本Kipping Pull-Ups。他們不完全是Kipping Pull-Ups,但混合了一些Kipping Pull-Ups的動作。雖然在WOD的標準中這是可能被接受的,但對於標準的引體向上來說,這沒有多大幫助。

Ⓞ 彈力帶的阻力通常太少或太多,所以在定期的WOD外,需要花時間來強化引體向上的肌力。

需要一個專門的訓練計劃來強化引體向上,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強化特定動作模式的肌肉群。依我面對客戶及運動員的經驗,先將引體向上練習分成四個動作,再加上努力與耐心,達成第一下引體向上很簡單。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他們的弱點,但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問題。

✔  吊著(Dead Hang)

盡你所能吊著槓子上愈久愈好。

可能會覺得驚訝,但這動作將真正考驗您的握力。若您不能做一下標準的引體向上,有很大的機會是您沒辦法吊在槓子上超過30秒。虛弱的握力也是引體向上弱的其中一個因素。

✔ 體操環划船(The Ring Row)

身體軀幹愈接近地面,難度愈高;身體軀幹愈垂直地面,難度愈低。可以從難度低的,慢慢漸進度難度高的。

划船動作是強化背部的動作,可以藉由軀幹與地面的角度調輕易的調整動作難度。

註:因為這篇文章指的是Crossfit健身房,所以會有體操環,也可以使用TRX、Rip 60等懸吊訓練器材。

✔ 局部&離心引體向上
(The Segmented & Eccentric Pull-up)

在箱子或椅子上,以槓片來疊起適合的高度,這個高度是您能完成一下引體向上。如果您非常無力,您可能要疊很多的槓片,導致您站在上面時,身體已經很接近槓子了。如果您差標準引體向上一點點,您槓片疊的高度就低很多。

藉由疊槓片的方式,讓您能往上拉起一下標準的引體向上,往上拉起之後,在全程有控制力的情況下,讓身體慢慢的下降,這可以發展動作下半段的肌力。原因如下:

This is known as eccentric-enhanced training. What we’re really doing is overloading the eccentric phase of the pull-up, which is the going down portion. Since you’ve never performed a pull-up before, you’ve never experienced that much resistance loading on the back muscles. A study done by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concluded that eccentric-enhanced training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concentric power.

Th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since a heavier than normal load is applied to the muscles, an increase in muscle tension and cross-bridging of fibers occurs. Another benefit of eccentric enhanced training is that it strengthens tendons.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f you plan on performing kipping and other gymnastic exercises in the future.

✔ 槓鈴輔助引體向上
(The Barbell Assisted Pull-up)

在槓鈴架前設置好一個箱子,而槓鈴的高度取決於您的肌力水準。肌力愈差的人,槓鈴的高度愈高(代表身體有更多的重量分配在箱子上)。手持槓鈴,讓雙腳放在箱子上,往上拉的過程,盡量讓軀幹與地面垂直。槓鈴的高度要注意,要讓雙手在伸直的過程中,屁股沒有碰觸地面。

這樣做的原因如下:

The barbell assisted pull-up is the most underrated exercise out there for those who can’t perform a pull-up. If someone can’t perform a push-up, we almost always recommend performing push-ups on the knees to remove some of the bodyweight. This exercise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concept. You’re literally performing pull-ups with less bodyweight, but without any elastic momentum from a band. This allows you to produce force in the required muscles in a full range of motion-which is vital in the pull-up.

訓練計劃

我們在WOD前進行這些動作,一週進行三次,比方說,星期一、三及五。時間可以自行安排,至少中間有一天的休息時間。

● 星期一:

局部&離心引體向上
5組 x 4次,然後在底部時,吊在槓子上3~5秒。組間休息90~120秒。

槓鈴輔助引體向上
3組 x 6次,組間休息90~120秒。

● 星期三:
體操環划船
4組 x 8次,組間休息90秒。

吊著
3組直到失敗為止。

● 星期五:

局部&離心引體向上
5組 x 3次,然後在底部時,吊在槓子上5秒。組間休息90~120秒。

槓鈴輔助引體向上
3組 x 5次,組間休息90~120秒。
1組做到絕對的力竭。

漸進程序

每個星期持續帶給肌肉小的挑戰。

Ⓞ 局部&離心引體向上:降低起使高度。比方說,若您起使高度是3片10磅的槓片,下一週,移除一片。

Ⓞ 槓鈴輔助引體向上:降低槓鈴的高度。若您的高度已經到最低點(屁股沒有接觸地面),開始在腿部上增加重量(槓片、壺鈴)。

ⓞ 吊著:嘗試維持更長的時間。

Ⓞ 體操環划船:調整軀幹的角度,提升難度。

---

原文來源:CONQUERING YOUR FIRST STRICT PULL-UP
相關文章:引體向上拉單槓的訓練方式引體向上不再是夢,六週的訓練計劃!

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單手伏地挺身、引體向上、單腳蹲等

$
0
0

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Greasing the Groove)」已經被許多文章使用,它的基本提論:「在每組不產生肌肉疲勞的情況下,頻繁的進行一樣的動作。」讓我們來看看它真正的意思及一些範例。

神經溝(The Neurological Groove)

Pavel Tsatsouline 因在書中Power to the People中創造了「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簡稱GtG)」而聞名。在這本書中,他談到神經溝在序列(sequence)及強度(intensity)中激活的重要性。GtG不在於破壞肌肉組織以帶來更多的肌肉成長,而是在於建立起舉大重量的神經路徑(neurological pathway)

肌肉是由許多的肌肉纖維所組成,它遵循全有或全無的法則,要嘛就收縮,要嘛就不收縮。神經系統發送信號給肌肉纖維來進行收縮。當信號變的更加頻繁,肌纖維重疊加總產生更大的拉力。信號愈快,肌肉所累積的拉力愈大。

GtG有助於建立"放電模式( firing pattern)”。此外,它訓練訓練肌內協調(intra-muscular coordination),這是舉大重量時需要的,有助肌肉間的合作相處更好。而以下是Pavel Tsatsouline的說明:

Muscle failure is more than unnecessary – it is counterproductive! Neuroscientists have known for half a century that if you stimulate a neural pathway, say the bench press groove, and the outcome is positive, future benching will be easier, thanks to the so-called Hebbian rule. The groove has been ‘greased’.

Next time the same amount of mental effort will result in a heavier bench. This is training to success! The opposite is also true. If your body fails to perform your brain’s command, the groove will get ‘rusty’. You are pushing as hard as usual, but the muscles contract weaker then before! To paraphrase powerlifting champ Dr. Terry Todd, if you are training to failure, you are training to fail.

不訓練到力竭(Not Training to Failure – Perfect Practice)

上面所說的其最大的關鍵在於「不要訓練到肌肉力竭的重要性」,正如Dave Whitley教練所描述的,舉大重量是一個技巧,這項技能不是靠你重複做到肌肉疲累就能學來的。

Pavel 以網球選手練習發球的方式來比喻如何訓練舉起大重量:

How do you improve your tennis serve? Do you hit the court once a week and keep on serving until your balls could not knock out a sick mosquito and you can barely lift your arm? No, you come to the court as often as possible, ideally more than once per day, and slam those little yellow balls until you feel that your serves are about to slow down.

頻繁的刻蝕(Frequent Greasing)

在GtG中關鍵之一是頻繁的進行相同的動作。但這樣不會過度訓練嗎?若我們不把身體訓練到力竭,它可以在晚些或是隔天再進行相同的動作。訓練神經系統來充分的利用我們的肌肉能力。類似學習一門語言,若您一年只使用它一次,很快就遺忘它了;但如果沉浸在異鄉中,一天中經常使用外語,我們將學習地很快。

鐵娘子和馴獸挑戰賽(Iron Maiden and Beast Tamer)

正如 Artemis Scantalides在她的文章所討論,她正為Iron Madien Challenge(鐵娘子挑戰賽)而訓練,這個比賽是使用24公斤的壺鈴進行三項動作「引體向上、手槍蹲(單腳蹲)、單手肩推」;同樣地,我正為Beast Tamer Challenge(馴獸挑戰賽)而訓練,這比賽項目跟鐵娘子一樣,只是要使用48公斤的壺鈴。

訓練這些技能的最佳方式之一是使用一個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的計劃。例如:我經常在進行深蹲及硬舉的組間進行負重的引體向上。我使用較輕的重量開始,進行1或2次的引體向上,然後稍後以負重40公斤來進行1次。總反覆次數,可能不會超過5次,沒有失敗。晚上,我會回到健身房,嘗試再練習的更多。我不會做到疲勞,每一次嘗試中就像是在做技術練習。在有一次的練習中,我負重48公斤的壺鈴,但輕鬆的拉上去。

Every Hour on the Hour (EHOH)

對於肩推項目的練習,我放一個壺鈴在辦公室中。每隔幾個小時,我關上門,每邊進行了幾次的反覆,我們稱它為「every-hour-on-the-hour (EHOH)」訓練。

單腳蹲也是以這種方式練習。倒立伏地挺身、單手伏地挺身及其它困難的徒手動作也可以使用EHOH訓練法。對於這樣的訓練,你只要準備好接受異樣眼光,因為您可能在進行倒立時,有人走進來。

Fresh All the Time – Easy Strength

GtG的目標之一是保持活力(沒有疲勞)。對於擔任軍警來說,保持活動力至關重要的。在重要時刻時,軍警不能說「對不起,我昨天做了一個艱難的訓練,所以我沒辦法出任務。」對於軍警來說,最好的訓練計劃之一是「Easy Strength」,這本書的作者為Pavel及Dan John。

在這個計劃中,每天包含五個相同的動作(深蹲、硬舉、推、拉及提攜)。GtG的原則都包括在內,你不會做到力竭,因此保留下足夠的能力在隔天進行相同的動作。我發現這個訓練計劃,即使簡單但非常有效。

Pull Ups With GtG

最常聽到的問題之一是關於「引體向上」。完成了一個嚴格的引體向上會讓人非常的高興,而GtG計劃對於建構力量來說是非常棒的。

若無法完成一下引體向上,體操環划船(Ring Row)是一個完美的替代,而跳躍式引體向上(jumping pull ups)也是不錯的方式,其離心的部份對於建構力量也有傑出的效果。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6Xu3QsO0d_E

當在進行跳躍引體向上,每次只做幾次並專注於盡可能慢的下降。有一個理想的計劃是,在您鍛練其它身體部位時,每10分鐘進行一次有品質的負向的引體向上,總計在一次的訓練中能做到5次。每天都做,不久候您就能做出一下嚴格的引體向上。

在建構舉大重量的神經技巧上,GtG是一個很棒的方式。它不是一種肌肥大的計劃,它是建構最大努力的肌肉放電模式( firing pattern)。

全文來源:Greasing the Groove: How to Make It Work for You

---

山姆整理一下:

力量的增加方式之一是透過增加肌肉質量,而GtG方式(其實就是肌肉神經的訓練)的目的不是如此,而是改善操作動作的”技巧(Skill)”,這也是增加力量的方式之一,但經常被忽略。藉由改善肌肉神經效率(增加神經突觸的連結數目)、增加更多肌肉的徵招。這也解釋說為什麼有人外形不壯碩但力量卻出乎意料的大,原因並不是他們擁有很多的肌肉,而純粹就是他們能很有效率的使用肌肉。

最後再附上中國舉重員的訪問影片,有一段1:45秒開始可以呼應上述的內容:

”很簡單的兩個動作,一個抓舉,一個挺舉。而有一句話,愈簡單的東西愈難。我練了一輩子沒有練會,我練了20多年,抓舉跟挺舉沒練會。身上這麼多塊肌肉,你能調動多少呢?一般人大概30%,練了之後調動到90%或更高。”

山姆:這裡提出一個修正,當我們在進行動作或搬運重物(做重訓)時,一般人肌肉徵招約30%,有經過訓練的人可能可以到50%左右,不太有機會達到90%甚至是以上,除非被雷擊到。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1y9w_9EsKFM

引體向上3種手勢及4個挑戰

$
0
0

首先,引體向上可以細分為三種手部姿勢:

1. Chin-Up(掌心朝身體)

2. Neutral Grip Pull-Up(中立把握;掌心相對)

3.  Pull-Up(掌心朝前)

Chin-Up 動作肩膀偏外旋,而 Pull-Up 動作肩膀偏內旋。對於有肩膀疼痛歷史的人來說,這些小差異會帶來大不同。

讓我指醒腹部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知道引體向上會建構驚人的上肢肌力、尺寸及爆發力,但鮮少人知道腹部在動作中扮演的角色。特別是,你需要知道 Pull-Up 動作時,闊背肌與腹部(尤其是斜方肌)是呈現拔河比賽的情況。

快速的回顧腹部的主要角色,來看Shirley Sahrmann的說明:

腹部肌肉最為重要的概念是:(1)適當地穩定脊椎;(2)在骨盆及脊椎之間,維持最佳化的排列關係;(3)防止四肢在動作時,骨盆過多的壓力及代償。

因此,一個執行良好的引體向上必須具備上述三個特性。當客戶往上拉時,他們的腹部要激活以抵消闊背的拉扯。

山姆補充:在過頭上推(不管是槓鈴、啞鈴等)的動作時,闊背肌與腹肌也是呈現拔河關係。若上推過程中,腹部沒有縮緊,就可能出現脊椎伸展的現象。

我假設你對於訓練主要關心的是整體健康。若是主要關心運動表現的高水準短跑選手、健力選手、大力士、美式足球員等,談話方式就會有很大的不同。當你訓練高水準表現或進階的客戶時,永遠都需要在「健康」及「表現」上進行折衷。而對於一般健身客人來說,往往將焦點更多放在整體健康上。技術上,維持強壯的腰椎骨盆位置(縮緊及維持核心),肩胛骨放回背後的口袋。(拉的時候,不要想成用手拉,而是想成手肘往地面方向拉

若你已掌握引體向上的話,有四個挑戰可以選擇:

1. 增加重量。

2. 節奏訓練。
不要忽視節奏訓練的好處。等長及離心訓練可能會帶來特定的好處,不妨試一試結合向心、等長及離心三種方式。比方說,全速的往上拉,在頂端維持3秒,然後5秒慢慢的往下放。這樣的一循算一次。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tQ3uCxrzJbw

3. 改變腳的位置。
最明顯的範例就是 L型Pull-Up。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hvfUe2J268c

4. 手的位置。
如同上述的三個手部姿勢,改變手部位置可以改變動作的需求。比方說,Chin Up動作會徵招更多的肱二頭及胸肌;而Pull Up會徵招更多的下斜方肌。無論何種方式,調整手部位置是改變動作中一個簡單的方式。

上述文章來源:Do You Want To Improve And Master Pull Ups?

---

■ 延伸閱讀:引體向上文章集

 

引體向上弱,因為肱二頭沒力?

$
0
0

【因為肱二頭沒力,沒辦法做引體向上或無法完成太多?】
有可能,但也可能是握不住或握不久(手無法牢固的抓著,身體不容易出力)、動作技術問題(用手在拉,所以手先痠了)、練的少。

先來檢視一般在家運動時可能會做的課表,由於沒有引體向上器材,所以多半以仰臥拉舉來替代:

下肢推:分腿蹲
下肢拉:單腳RDL
上肢水平推:伏地挺身
上肢水平拉:啞鈴划船
上肢垂直推:肩推
上肢垂直拉:仰臥拉舉(家庭無引體向上器材的替代動作

在這類的課表中,以上肢來看,划船動作類算是有練到肱二頭(但並非主要的用力肌群),而有練到肱三頭的動作有伏地挺身、肩推,甚至是替代引體向上的仰臥拉舉。明顯可以看出,肱二頭被發展機會有限。

另外,即使家中或去健身房有進行引體向上(有鍛練到肱二頭),可能因為無成就感、沒體力或做不完反覆次數,所以忽略這個動作或是沒做完指定的反覆組數×次數。長期下來,上肢垂直拉方向的肌群發展就比較差,也包括了闊背肌、肱二頭。

回到原本問題,有沒有可能肱二頭沒力影響引體向上,有可能的。可以怎麼做呢?或許可以「仰臥拉舉+二頭肌彎舉」;或者如美國 Dan John 教練說的,若您像他一樣會忽略上肢拉的部份(引體向上、划船),做「重的二頭肌彎舉」

Upper body pull (pull-ups, rows, or, if you’ve ignored them like me, heavy bicep curls)
來源:THE FORTY DAY WORKOUT…AGAIN

[現貨] 多功能阻力繩與腰帶組(贈送背心)

$
0
0

常用來做為《加速、減速、改變方向》的阻力拉繩組到貨,除了上述用途之外,也能加上鐵鍊作為多種用途:

①【負重腰帶】:腰帶結合鐵鍊作為凳上屈伸(Dips)、引體向上。
②【雪橇拖行】:腰帶(背心)結合鐵鍊扣住雪橇來作為滑行。
③【負重爬行】:腰帶結合鐵鍊來進行側向、前進的熊爬

上面影片非實品展示,而是途參考。

購買方式

■ 產品名稱:多功能阻力繩組腰帶(贈送背心)
■ 內容物:腰帶×2、背心×1、阻力繩×1(3米)、鐵鍊×1、扣環×2、網袋×1
■ 用途:速度練習、負重腰帶、雪橇拖行、熊爬等
■ 產地:除鐵鍊之外,其餘皆為台灣製造
■ 價格:2180元
■ 運費:運費為80元
■ 優惠:2組免運費,6組95折,12組9折。

有興趣購買者,請寫信至「a.bay.studio@gmail.com」,主旨寫「購買多功能阻力繩與腰帶組(贈送背心)」。

力量是一種技巧: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

$
0
0

要成為一位更好的網球選手,您必須練習網球;要成為一位更好的廚師,您必須練習烹飪;要成為一位更為熟練的鋼琴演奏者,您必須練習鋼琴。而要成為一位全面×更加強壯的男人,您必須練習力量。您可能沒有思考過力量需要被練習,但確實是應該要做的。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k72ZK8cGmrI

根據 Pavel Tsatsouline(前蘇聯特種部隊教官及被稱為西方壺鈴之父)的說法:「力量是一種技巧」力量就像技巧一樣,需要持續的進行練習。在建構肌力的技巧上,Pavel 提出一種方法「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greasing the groove, GtG」。

練習、技巧及神經元連結

當舉起重物,肌肉必須收縮。當神經系統傳送訊號至肌肉纖維時,肌肉會開始收縮。當一遍又一遍的在進行動作、肌纖維會反覆收到相同的信號時,一個更為有效率的動作模式就會被發展起來。神經元變的更有效率的這個過程稱為「髓鞘化(myelination)」。

透過規律的動作練習,在神經細胞的軸突周圍形成髓鞘,允許神經脈衝移動地更快速。您的神經細胞能更快的開火(發射),您的肌肉可以更快的進行收縮,一個動作模式就能在神經系統內更加深根蒂固,這個動作就能夠變的更簡單、更自然

您不必思考如何走路,這是因為您每天都在進行,而且已長達好幾年了。若您30歲才開始學習鋼琴,一開始會覺得很尷尬,但經過幾年的練習之後,會變得愈來愈直覺。

有效率的神經肌肉控制模式不僅讓動作變得更簡單,同時也引出動作更多潛在的力量。肌肉不僅能收縮的更快,肌肉纖維實際參與收縮的數量也會變多,結合肌纖維收縮的更快及更多,這就能發揮更多的力量。因此,有效率的神經肌肉讓您變的更壯。

因此,變的更強壯的方式之一是練習力量的技巧:「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greasing the groove, GtG)

如何練習力量的技巧: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

主要有兩種方式讓身體變的強壯。第一種,逐步舉起更大的重量,使得肌纖維本身產生微創傷(微小的撕裂),然後肌纖維經過恢復,對於負荷產生適應,所以肌纖維重建之後變的比以前更強壯。(延伸閱讀:軟組織放鬆介入軟組織受傷循環

另一種方式是較輕的重量及反覆次數來規律進行肌力動作,比起大重量的訓練,這需要更加頻繁的進行。讓肌肉開火的更有效率。

當您練習的越多,在肌肉及神經系統之間就形成更多的神經路徑。透過規律進行肌力動作,有助於髓鞘化過程,並增加這些動作中神經肌肉連結的效率。當您進行動作愈有效率(也所謂經濟性愈高),您能進行的次數就愈多,次數能進行的愈多,您就變的更強壯。

這裡提供基礎的指南:

.選擇您想要變強壯的動作

徒手動作,如引體向上、伏地挺身、凳上屈伸是最好的,因為最容易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進行的。當我在法學院時,選擇伏地挺身。目前我是選擇引體向上及壺鈴擺盪。美國哈芬登郵報的總編輯在他的辦公室放了一個壺鈴來練習GtG。

.每天以低的反覆次數進行數次練習

不要練習的力竭,這只會導致過度訓練。事實上,在GtG的方法中,您甚至不希望自己誘發疲勞。GtG的目標是一日內累積很多次數,而次數是分散在整天。若使用壺鈴,您要使用相對輕的重量。您想要練習力量的技巧,而不是帶來疲勞,甚至不應該流汗。有些人建議用1RM的40~50%來進行,而有些人說50~80%。

我的建議是開始時選擇保守的重量,然後隨著每週、週月的訓練之後,動作變的更有效率輕鬆,再逐漸增加量及強度。一日內應該進行多少組呢?這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建議。Pavel 建議「盡可能的頻繁練習,而且盡可能是身體處在有活力的情況下進行」。對於每個人來說,這甜蜜點都是不同的。

這裡有一個例子,假設您現在可以進行10下引體向上。一開始使用40%的強度:4次。你可能決定一日進行5組,或者20下引體向上。在幾週之後每組的次數再增加上去。幾週之後,你增加組數的反覆次數。現在你一日可以完成30下引體向上。

若您在每組中的結束或是一日的尾聲時,身體覺得疲勞,表示你次數增加的太快了。GtG的方法不應該感到疲倦或過度訓練,而是,您應該覺得身體更加強壯。

.決定GtG的組數

我們的目標是讓GtG成為您日常工作的一部份。主要看您時間的安排,比方說,您能夠每小時都進行一組;或者選擇在休息的時候進行。也可以有比較彈性的方式,例如,坐在辦公室內的椅子之前,先進行5下伏地挺身,若您起身很多次的話,就予輕易累積許多伏地挺身。

伴隨著比較沒有結構化、規律的進行GtG,您每日完成的總次數可能有所不同,有時很多,有時很小。但這完全不是問題,只要不是因為做太多而感到疲勞。請記住,我們的目標不是要疲勞(破壞),我們是在練習力量的技巧。

.在GtG組數中最後一次放慢離心部份

在進行GtG組數中的最後一個反覆次數,Pavel 建構:「緩慢的進行動作中的離心部份」,這創建出更強烈的收縮及刺激”突觸增強(synaptic potentiation)”。而我跟我的體能教練兼好友Matt Reynolds談到這點,他建議要限制這種方式的頻率。動作的離心部份是最創造最多肌肉損傷及發炎的部份,在進行這樣的訓練,這可能影響您之後的GtG組數或其它主要訓練。

.專注在動作完美

我們是在練習力量的技術,將動作盡可能完全的放進肌肉神經系統內。為什麼不要做到疲勞呢?因為疲勞時,動作完整度會受影響,而這個次數會影響到肌肉神經系統。

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的優缺點

GtG 可以輕鬆地融入您的閒暇時間中,在白天辦公的時候進行,不會出汗、不需要健身房會員卡、不需要專用器材,而且不會覺得疲勞。而缺點的部份,這只能協助您改善動作,它的好處很少或幾乎沒有辦法牽移到其它的動作上。所以,若使用GtG在引體向上,您會在引體向上看到一些改進,但其它動作上不會看到太多的改善。

若您要在主要的肌力動作(如:硬舉或臥推)上變壯,您需要規律的增加重量,而不是只考慮GtG。把GtG想成一個整體力量訓練計劃的補給。比方說,若您在主要訓練計劃中,引體向上能進行的反覆次數低的可憐,可以考慮使用GtG來改善。

全文來源:Get Stronger By Greasing the Groove

使用 TRX 來練習引體向上(從易到難)

$
0
0

關於「引體向上」怎麼練的問題,或是如何完成一下標準的引體向上,以下有收集相關的文章,可以耐心的參考:

引體向上拉單槓的訓練方式
引體向上不再是夢,六週的訓練計劃!
完成一下標準引體向上的計劃

有的人家裡可能沒有引體向桿子,但有 TRX;或者有人使用引體向上桿時,手腕可能會疼痛,也可以嘗試用TRX。使用TRX來進行引體向上,不穩定性大幅增加,比起穩定的引體向上桿子來說,困難度增加。如何從易到難,慢慢的練習呢?

一般來說是從[易]划船(身體傾斜),慢慢到身體與地面呈現垂直划船[難],並藉由調整支撐點面積,支撐面積愈大(如:雙腳),難度低;支撐面積愈少(如:單腳),難度高高。以下有一個參考的影片: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CcLrHqRO8U0

另一種改變動作困難度的方式是:屈膝→直膝→腳抬高→腳離地,以上有參考的連結:

範例一:
Level 1 & 2
:屈膝、一腳屈膝,一腳離地
Level 3:腳屈的腳度減少,更往身體的前方去踩
Level 4:腳抬高

範例二:
Level 1:跪地到起身
Level 2:從坐在地上到腳離地
Level 3:腳抬高

也能夠進行離心的訓練,先利用腳讓身體在最上方的位置,在慢慢的降到地面: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Ft4uOWHsA

以上供參考。


預備引體向上時,肩膀要放鬆還是向下向後縮?

$
0
0

在「在進行槓鈴肩推時,出現動作很卡、手腕痛、肩膀痛、下背痛?」有提到聳肩這件事,這樣進行引體向上時是不是會是要聳肩呢?還是全程肩胛要向下向後縮呢?分享「Active Shoulders vs. Packed Shoulders」的內容,一起參考。

若您想切入重點,先將結論列出來,「active shoulders」及「packed shoulders」:

● Active shoulders 意指允許肩膀順著手臂移動的方向去滑動,比方說,肩推過程中進行聳肩(shrugging)。Packed shoulders 意指維持肩胛骨向下向後縮,不管是什麼動作。

● Active shoulders 導致肩膀夾擊的機會有可能較少。

● 在引體向上時,Active shoulders 比起 Packed shoulders 對於肩膀的軟組織會帶來更多的壓力。

● Packed shoulders 會減少動作中移動的距離,使得動作更易執行。若您是針對比賽所進行的舉起動作,packed shoulders 會有幫助。

Active Shoulders vs Packed Shoulders 各自陣營的定義
(The Active Shoulders vs. Packed Shoulders Camps Defined)

Packed-shoulders 陣營,學員被告知在進行動作時(通常指引體向上及推的動作),要有意識地將肩胛骨向下向後縮,目的在於讓闊背肌及斜方肌參與,而教練們常用的提示語是「持續的保持肩膀向下向後縮」。

而另一個陣營,即 Active Shoulders,學員被告知肩胛骨隨著動作流暢地的移動。在引體向上底部的位置,肩胛是聳肩及放鬆的;而在引體向上頂部的位置則是向下縮緊。在過頭肩推的底部位置,肩胛是向下縮緊;而在頂部的位置則是聳肩的。

澄清一點,在預備動作時,肩胛是放鬆的引體向上有時被稱為「放鬆式懸掛引體向上(relaxed hang pull ups)」;而在預備位置有啟動闊背的引體向上,有時被稱為「主動式懸掛引體向上(active hang pull-ups)」。有點混亂,但只是想澄清。

哪個肩膀的動作是”更安全的”及”更有效率的”?
(Which Shoulder Movement is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安全,第1部份(肩胛夾擊)

對於肩胛受傷來說,肩胛夾擊是一個涵意很廣的術語,有各種類型的情況所造成。其中一種類似是介於肱骨(humerus)及肩峰(acromion)之間,肱骨頭附近的軟組織受到擠壓。而此篇是談論這種類型。

手過頭的動作有時是發生夾擊的來源。手過頭的動作會發生兩件事:首先,肱骨經由一個大幅的活動範圍,從側邊來到上方;第二,肩胛骨會向上旋轉。現在,若肩胛骨不向上旋轉,肱骨會及早在肩峰出現堵住的情況,可能搗碎之間的任何事情(肩袖轉肌腱、滑囊、近端肱二頭肌腱等。)

多年以來一直提倡在進行過頭肩推的動作時,人們應該"聳"肩。原因是,為了讓肩胛骨向上旋轉,上斜方肌需要與下斜方肌及前鋸肌一同進行進行工作。這樣做,理論上允許肩胛骨進行最大的向上旋轉。

看上圖最右邊,根據推測,當您讓肩胛骨往下往後縮時來進行過頭肩推,肱骨與肩峰會出現擠壓。真得沒辦法在不聳肩下讓肩胛向上旋轉嗎?以下是我雙手高舉過頭時,shoulders active 及 shoulders packed 的情況…

不管是 active shoulders 及 packed shoulders ,我都有能力可以讓肩胛骨向上旋轉。所以若說為了預防肩胛的夾擊,active shoulders 是100% 絕對需要,這樣的說法是有點牽強。

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嗎?我會說「不」。動作能力的喪失及無法激活肌肉確實是發生的。此外,有些人就是易患肩膀夾擊(由於骨骼的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 packed shoulders 時我能夠向上旋轉肩胛骨,但在進行動作時,我的肩膀能感受些許的壓力。這可能表明肩膀內出現擠壓情況。我猜測,active shoulders 可能提供更多的間隙,無論是否名副其實。

結論:沒有明確答案。然而,active shoulders 可能對肩膀來說更安全。

安全,第2部份(加壓肩旋轉袖及關節囊)

回顧一下,「放鬆式懸掛引體向上(relaxed hang pull ups)」及「主動式懸掛引體向上(active hang pull-ups)」。

在預備"放鬆式懸掛引體向上"時,肌肉是放鬆的。所以,您認為是什麼阻止手臂免於從肩膀上脫落下來的呢?… 關節囊,當然(四個微小的肩旋轉袖也幫了一點忙)。

有肩旋轉袖撕裂、肩關節不穩定者,可能會發現在進行「放鬆式」引體向上時會有疼痛感,讓已經有傷的肩旁再度受到傷害。若關節囊及肩旋轉袖依然很健康,放鬆式的引體向上並不一定是壞事。在這些情況下,輕鬆式的引體向上確實可以強化關節囊及肩旋轉袖。

隨著壓力的增加,劑量決定了"殺傷力",太多了,它就會傷害你;但若從小量開始,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強壯。有關節囊或肩旋轉袖受損的人,進行"packed shoulders"式的引體向上可能會好點。但無痛進行"放鬆"式的引體向上是一個好的目標,無論是否需要漸進的強化或是手術修補。

結論:比起 active hanging / packed shoulders 式的引體向上,Relaxed hanging / active shoulders 對於關節會造成更大的壓力。視自己的情況與受傷狀況來選擇適合的。

效率(Efficiency)

在做背蹲舉時,1/4蹲或者蹲到底,哪一個輕鬆?當然,四分之一蹲比較輕鬆。對於任何一種動作,動作距離較短表示進行較少的功。Active shoulders 會移動更長的距離,而 packed shoulders 則比較短。

對於那些為了健康而進行肌力訓練的人,沒有理由減少活動範圍。縮短運動的動作範圍可能最終一無所獲。但若是為了競技,例如健力,減少活動範圍只為了幫助您舉的更重。以臥推比賽為例,健力選手會將肩胛往後縮(packed shoulders 風格),他們這樣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減少槓鈴移動的距離。

結論:Packed shoulders 會減少動作中移動的距離,使得動作更易執行。若您是針對比賽所進行的舉起動作,packed shoulders 會有幫助。

釘牆式引體向上架或蹲舉架要注意什麼?

$
0
0

關於釘在牆上的引體向上架(例如:MULTI-GRIP Pull Up Bar)或者釘牆可外拉式蹲舉架(例如:WALL MOUNT RACK),這類要釘牆的產品需要考慮什麼呢?就跟【TRX X型牆掛組安裝】,山姆比較建議請專業的水電師父來處理,主要要顧慮的就是怕鑽到電線或水管,一般是建議避開插座、燈座等水平及垂直的延伸線來進行鑽洞,但也有可能當初施工不照正常方式進行。所以若您有擔心的顧慮,怕鑽到電線、管線等,建議還是請專業的水電師父來進行處理。另外,若您有要做反式划船的需求,可能要考慮架子與牆面的距離,若太短的話,可能頭就會去撞到牆壁。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4rCBCYFg5c

 

引體向上只能做1~3下標準,但課表是3組×10下

$
0
0

對於引體向上只能做1~3下標準的人,但教練開的課表是「3組×10下」,該怎麼辦呢?常見的做法是透過【長版彈力帶(如下影片)】的外力輔助,減輕負荷,讓您有機會完成3組×10下的內容,而這個方法的問題在於,若課表中缺乏動作的多樣性,而且長期依賴彈力帶的輔助,將彈力帶拿掉後,您可能還是沒辦法連續完成更多的引體向上。

另一種方法是應用「動作神經刻蝕訓練法」,先拋棄3組×10下的目標,在執行課表時,在每個動作的休息間(組間休息)進行1或2次的引體向上的完美動作(若第N下動作就吃力或動作跑掉,就完成N-1下即可),在一次的課程中盡力累積完美的引體向上動作,而不是為了達成次數而出現歪七扭八或缺乏品質的動作。此方式也適用於其它的動作,例如:伏地挺身、單腳蹲等。

▼延伸閱讀:
1) 引體向上不再是夢,六週的訓練計劃!
2) 完成一下標準引體向上的計劃
3) [穩定度WOD4] 伏地挺身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Zle9mMMMF-4

彈力帶下拉(沒辦法進行引體向上的另一選擇)

$
0
0

引體向上連一次都作不了,或者即使透過彈力帶的輔助來進行引體向上仍然很勉強,有另外一個動作可以選擇:彈力帶版本的滑輪下拉或簡稱彈力帶下拉,可以將長版環狀彈力帶固定在蹲舉架上,然後進行下拉的動作,而下拉的動作過程中,可以加入一個肩膀螺旋旋轉的動作,在上方時,大拇指是朝內,往下拉的過程中,將大拇指轉向朝外。

調整阻力有幾種方式:

◆ 拉的位置,愈往彈力帶上方抓,往下拉的阻力愈高。
◆ 彈力帶的粗細,愈粗的彈力帶,往下拉的阻力愈大。

留意一點,因為彈力帶阻力不是線性的,而且有拉力,所以在進行動作的過程中,動作要控制好,尤其是上去的過程。

力竭訓練的優缺點及最佳化(中樞疲勞)

$
0
0

能不能解釋,為什麼以下的組數及反覆次數的設計有問題呢?組間休息90秒。

▼動作(例如:引體向上)
第一組:最大次數(MAX)
第二組:最大次數-1(MAX-1)
第三組:最大次數-2(MAX-2)

在解釋之前,先來看這篇文章 Failure Versus Non-failure Training

力竭訓練的缺點
(The drawbacks to failure training)

我想讓您意識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在健美運動員的訓練方法中,力竭可能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但當使用得太頻繁時是會付出代價的。例如,許多健美運動員每一組都執行到完全的力竭,但這可能阻礙長期的肌肉生長。例如,Izquierdo(2006)博士發現每一組訓練到力竭會大幅增加分解代謝荷爾蒙"皮質醇"的靜息水平,並且抑制合成代謝生長因子,如IGF-1。在另外一研的研究中,Gorostiaga 博士的實驗室發現,與非力竭訓練相比,力竭訓練顯著提高腺苷一磷酸(AMP)水平。腺苷一磷酸是細胞消耗能量的一個跡象,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蛋白質合成或肌肉建構會減少。

運動員需要意識到力竭訓練這個工具是"負擔重的",應該被適當地安排在訓練計劃中。

如何最佳化力竭訓練
(How to Optimize Failure Training)

即使力竭訓練有缺點,但也有幾個好處。事實上,力竭訓練可以有相當不錯的合成代謝效果。根據肌肉生長權威專家 Brad Shoenfeld 所介紹,對於肌肉生長來說,肌肉中的乳酸增加是個關鍵,因為它會觸發肌肉內生長因子的增加。與非力竭訓練相比,力竭訓練的一個優點是會增加乳酸。

第二個好處,當您進行到一組中的尾聲時,較小的肌肉纖維已經變得疲憊不堪,神經系統被迫要去使用身體較大的快縮肌纖維。唯一問題是,當一組中進行到力竭,這會給予神經系統重的負擔,您會發展出"中樞疲勞"。當您的中樞神經系統疲勞時,接下來的組數就以更低的工作能力來進行。例如,如果您的第一組進行10下(完全力竭),您第二組可能只能做6下。但是,若您第一組在第9下就停下來,您可能在第二組中仍可以進行到8次或9次。因為您的中樞疲勞較少。因此,我建議在每個動作中,最後一組進行到力竭,以獲得更大的肌肉生長及力量。

強迫次數
(Forced repetitions)

強迫次數:「當你已經做到力竭之後,旁邊的夥伴協助你再進行最後的幾次。」強迫次數的好處跟力竭訓練很相似,但程度更大。這意味著更大的代謝壓力及肌纖維徵招。然而,比起正常的力竭訓練,強迫次數甚至是遞減組會帶來更多的中樞神經疲勞。因此,我建議在以肌肉生長的訓練日當天,把它作為收尾動作,不要放在一開始或中間。我也建議,在安排力竭訓練時,您需要安排足夠的休息=「適當的營養+適當的睡眠。」

---

要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可以重新複習上面一段內容:

當一組中進行到力竭,這會給予神經系統重的負擔,您會發展出"中樞疲勞"。當您的中樞神經系統疲勞時,接下來的組數就以更低的工作能力來進行。

以引體向上來說,您一次能連續做6下(極限MAX),若第一組就費勁的做滿6下,尤其是最後一下的掙扎,這時候您會產生"中樞疲勞",休息1~2分鐘之後,再接著進行第二組,有很大的機率是做不到5下(Max-1),第三組也可能做不到4下(Max-2)。

因此,反覆次數或許調整成以下會比較適合,依照每個人自身的反應:

第一組:最大次數(MAX-1)
第二組:最大次數-1(MAX-2)
第三組:最大次數-2(MAX-3)

第一組:最大次數(MAX-1)
第二組:最大次數-1(MAX-1)
第三組:最大次數-2(MAX-2)

再舉另外一種狀況來說明,以農夫走路為例(雙手持壺鈴),進行3組×60秒(組間休息2分鐘),您已經能夠雙手各持32公斤的壺鈴走3組(第二組及第三組最後幾秒有點快握不住),現在打算挑戰雙手各拿36公斤走3組,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第一組:60秒(完全力竭)
第二組:45秒
第三組:30秒

或許可以改成,第一組及第二組都是雙手各持32公斤,直到第三組再換成各持36公斤。

Viewing all 2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